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欢迎光临:合肥市佛教协会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合肥佛教 > 庐佛人物 >

传奇画僧懒悟法师

时间:2013-07-31 19:3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一代著名画僧懒悟法师(1900-——1969)

        画僧懒悟法师,名奚如,俗姓李,河南潢门人。幼年因家贫出家。就读于闽南佛学院,1929年东渡日本学习“法相宗”。居杭州灵隐寺、安庆迎江寺多年。1956年应邀来合肥明教寺。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安徽文史馆馆员。1969年4月24日圆寂于合肥月潭庵。

    懒悟法师既深究佛学,又擅长绘画。其画以山水见长,横卷为善,作品大都描绘大江南北和九华山一带的真山实水,深受行家的好评。


懒悟法师笔下的山水人物

    懒悟法师擅长书画,精鉴赏。山水初学四王,初画粉蝶,后改习山水。初从清“四王”入手,然后渐涉宋元明清,独钟佛门画家石涛、石溪、渐江诸家。晚年皈依于新安画派。用乾墨皴擦,有疏峻之趣;但于石涛、石溪之画也得力颇多。可见他画风承袭的源流。但他能变古创新,自成一格,他的画以江南山水居多,清新雅致,秀劲超逸,兼而有之。林散之先生诗赞懒悟“平生任予略,墨里悟空明”。

    民国十三年(1924年),福建厦门南普陀寺住持转逢法师,把原来为子孙庙的南普陀寺改为十方丛林,住持改为“选贤制”,订下十方常住规约二十条,并选出福建同安籍的会泉法师,出任首任住持。会泉锐意改革,和转逢商议办佛学院,培育僧才。翌年,闽南佛学院成立,由会泉担任院长,聘请出身宁波观宗寺观宗学社的常惺法师任副院长,对外招生。是年,懒悟二十五岁,出家十年,由于天资颖悟,努力学习,这时学力已有相当基础。他千里负笈,由河南到了厦门,考入闽南佛学院,成为第一届学生。

    在校攻读两年,毕业后东渡日本,据说是研究法相唯识学。在日本居留五年,除了研究佛法外,对绘画发生了兴趣,暇时练习绘画,自得其乐,所以后来他的画有点日本风味,肇因于此。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他回到国内,驻锡灵隐寺,在这断时间,曾入名画家林风眠门下习画,并与国画家唐云为友,互相砥砺,再加以杭州山水名胜的陶冶,使懒悟的画艺进展神速,数年之后,连林风眠和唐云等对他的画也十分赏识和推崇。

    大约在民国二十三、四年(1934、5年),他离开杭州,欲往庐山东林寺隐居,途经安庆迎江寺,为住持本僧及常住竺庵、心坚二师所挽留,在寺中西堂任职,后来出任安庆城北的太平寺住持。在安庆住了二十多年,以画闻名。

    他的画初学四王──王祈、王时敏、王翚、王鉴。到安庆以后,致力于创自释弘仁的新安画派遗风,用干墨皴擦,有疏峻之趣;但于石涛、石溪之画也得力颇多。他有一方图章,文曰“二石之后”,可见他画风承袭的源流。但他能变古创新,自成一格,其画以江南山水居多,清新雅致,秀劲超逸,兼而有之,亦颇有渐江和尚神韵,后与萧龙士、光元鲲等人并称“新安八老”,为安徽近代画坛名家之一。

懒悟法师的印章

    懒悟遁入空门,不算是什么奇事,但遁入空门而不恪守佛道,不恪守佛道却又被尊为大和尚,这就有些怪了。乌以凤为懒悟撰写墓志,说“师不修仪表,不拘俗节,托迹祖堂,游戏人间,有玄谈之遗风,无颓放之陋习,故师善饮而意不在酒。”明明是文人墨客形象,哪有一点出家人的痕迹?懒悟悟禅传奇,由此而起。

    懒悟老家河南潢川,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与安徽接界。懒悟俗名李奚如,3岁父亲病故后,家境衰落,母亲无力抚养,只得把他送到潢川西城外的远铎寺。而此时,懒悟刚刚5岁。幼年懒悟自然什么都不懂,但聪明,但乖巧,但伶俐,住持寂参和尚十分喜爱,把他当孙儿看待,亲情远胜于佛情。懒悟与佛结缘,一开始就带有传奇色彩。

    13年后,青年懒悟只身南下,到武汉四大丛林之一的归元寺求戒。“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本以为在此能净化一颗佛心,不料入庙之时,正逢寺院派系斗争,懒悟是外来人,眉目清秀,又一腹经纶,因而被各方公推为寺院临时住持。本意是要懒悟睁眼不问事,但不想他不仅不识趣,反想在此有一番成就,事事都要干预。自然没有人听他的,于是无趣,万般无奈,只好弃庙而走。

    1925年秋,闽南佛学院在厦门南普陀寺设立,懒悟闻知,匆匆前来投考。这期间,懒悟负芨云游,或访师,或读经,足迹遍留苏、浙、皖三省,眼界与见识都高僧一筹。院长会泉法师与之交谈,只两句,便慧眼识中,懒悟由此成为闽南佛学院院首届74位学僧之一。之后两年,北伐战争开始,新观念、新思想的冲击波,也渗入闽南佛学院。懒悟年轻气盛,自然是积极鼓吹者,并被推行为学生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废僧衣、改普装、办学校、开医院、解除僧人苦难,等等,相关主张,都是他们提出的,且以此为由,罢课两月之久。后抗争无果,加上学业结束,懒悟独返杭州,在灵隐寺禅堂做香灯师。  


赵朴初为《懒悟画集》的题名

    1926年前,懒悟由中国佛学会委派,东渡日本专攻法相唯识学。中国佛学会创建者太虚,1923年夏筹办世界佛教联合会,1925年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东京“东亚佛教大会”,并考察日本佛教。1927年,太虚继会泉法师任南普陀寺方丈和闽南佛学院院长。懒悟多才,院长举荐,顺利成章。懒悟在日本前后有5个年头,再回来,就是佛学界的海归派了,这在当时,凤毛麟角。因抗战磨难,懒悟后来对东渡求学之事,很少言及。

    1931年来安庆之前,懒悟在杭州灵隐寺为客僧。后乘船去九江东林寺,过安庆时,见振风塔巍然耸天,兴致大发,就下船一走。此时的懒悟,佛也了得,画也了得,名声极大。迎江寺从常住竺庵、心坚二师,到住持本僧,自然极力挽留。而懒悟,对迎江寺也另有一番情感。早年在闽南佛学院学习,副院长常惺法师,就是安徽僧学校前校长。而安徽僧学校,则设在安庆迎江寺内。他的许多同学,就是从迎江寺过去的。常惺法师讲课,自然要提及安庆,同学在一起相聊,也有许多安庆轶事。懒悟也因此对长江之北的这座城市,对山门前铸有一对铁锚的寺庙,似乎生来就有相融之缘。

    听惯了软软黄梅戏腔的懒悟,8年抗战漂泊之后,仍旧回到安庆,在城西正观门外太平寺任住持,并兼掌管怀宁县佛教会日常工作。相比于迎江寺,万松山麓的太平兴国禅寺,规模更大,历史也更悠久。相传早在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太平寺就已经形成雏形。寺前寺后,万寿阁、古鉴堂、文殊院、华藏楼等建筑环绕,寺东寺西又建有白衣、西竺二庵,完全是大禅林的气势。但懒悟在此只待了几年,解放初期,懒得问事的他,重新回到迎江寺,直到1956年,由安徽省统战部安排,北上省城,住锡合肥明教寺。

    画僧懒悟没有活到高寿的年龄,如果按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说法,满打满算,也仅仅是古稀之寿。懒悟圆寂之地,不在明教寺,而在合肥桐城路上的月潭庵。虽然称之为“庵”,但当年,里面与僧尼同住的,还有道士、阿訇等多种身份的人。懒悟晚年多病,后半身瘫痪,行动不能自理,对他这样身份的人,身边自然也没有专人照顾。实际最后掠走懒悟生命的,不是病魔,而是饥饿。

    懒悟悟禅,禅有多深,不知道,但熟悉他的人都闻知,一部《龙藏》,懒悟道来如数家珍,且多精辟见解。《龙藏》全称为《乾隆版大藏经》,全藏共收经1669部,7168卷,分作724函。能把这样一部《龙藏》读透读活,实非常人所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