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欢迎光临:合肥市佛教协会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菩提学苑 > 前生后世 >

西方濒死医学研究(8)

时间:2013-05-08 07:52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十四):《性灵之旅》 麦可﹒牛顿
西方社会在近二十年来有许多关于轮回转世的书籍出版,这些书大多是讲述人在心理医师的引导下,进入到类似佛家打坐入定的催眠状态,对自己一个个前世进行回顾。牛顿博士发表于1994年的《性灵之旅》则与其它关于轮回的书都不同,在这本书里,牛顿博士描述了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受试者的意识穿越时空,进入转世之间的彼岸世界,重温在那里的种种经历。
 
牛顿博士是一位获得加州政府认可的大师级的催眠治疗医师(state-certifiedMasterHypnotherapist)。在行医的早期,他对轮回转世并不当真。可是有一次,他为一位患有长期身体右侧疼痛的病人进行催眠治疗时,发现病人的疼痛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世,他在法国作战时死于刺刀创伤。这次前世回溯使这位患者的疼痛彻底消失。从此以后,牛顿博士开始利用前世回溯进行治疗。刚开始,他有些担心患者的回忆不过是幻想而已。可是他很快发现患者的前世回忆是如此的真实和前后连贯,而且前世回溯的疗效又如此的神奇。
 
接下来,牛顿博士发现了一个更为广大的领域,通过入定状态下的受试者的心灵之眼,他得以知道转世之间的彼岸世界。为牛顿博士开启这扇门的是一位中年女性。这位妇女感到非常的孤独和寂寞,当她结束了对前世的回忆后,牛顿告诉她回到她失去伴侣的根源,他还问她,她是否有一群朋友使她非常想念。突然,这个女子开始哭泣。当牛顿询问时,她哭诉:“我想念我们群体的一些朋友,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这个世上这么孤独。”牛顿很迷惑,就问她,她的群体在哪里。她答道:“在我旧的家里,我正在看着他们!”
 
原来,无意之中,这位女士的意识飘入了彼岸的精神故乡,见到了自己所属群体中的生生世世的伴侣。从此之后,牛顿开始了对彼岸世界的研究。他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使受试者回归彼岸的引导和提问的方法,他也发现使受试者回到彼岸远比回忆前世更为重要。牛顿的受试者中有非常虔诚的教徒,也有无神论者,但大部分人居于中间,有着五花八门的人生哲学,可是当受试者进入彼岸的另外空间时,他们所描述的现象非常一致,一些人甚至使用同样的词汇。经过十年的研究,牛顿博士最终得出一个彼岸的模型。这本书基本上是以先后顺序描述人的灵魂在离开尘世到下一次转生的经历,其中很多篇幅是牛顿和入定中的受试者的对话。
 
在彼岸世界里,生命分属于不同的群体,他们群体转生,在一世又一世中扮演着各种亲近的角色。彼岸世界的生命非常美妙,是放射着智能之光的能量,同时又可以变化成各种形像。智能之光的颜色代表着生命的层次,按赤橙黄绿青蓝紫依次递增。彼岸世界的生命具有多层的等级,可是那种等级绝不同于俗世中的社会阶层的概念,高层的生命对低层的生命充满了慈悲和宽容。在转世之间,生命会来到几位长者面前,分析自己前世的经验教训,长者会安排他的下一世,使他弥补以前的过错或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
 
有的生命在地球上做了邪恶的事情,他们会被送到一个类似急救所的地方,在那里他们的能量被调整。根据他们所犯下的罪过,他们可能会被很快送回地球,成为他人的暴行的受害者。精神世界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一个人的过错,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必须在某个来生以某种形式偿还。
 
人们可能偶尔感慨地提及缘份、命运等等。其实,这些词的真实意义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根据牛顿博士获得的信息,我们在俗世中的配偶、亲友、甚至仇敌都是我们来到俗世之前被刻意安排好的,生命在转生之前甚至会到一个被称为宿命之环的地方观看、体验来生的一些片段。您也许会问,既然人的一生都安排好了,那我们岂不是没有选择和努力的余地了?我们的善恶也不是我们的责任了?还不是这样。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如同一个人到一个大公司找工作去面试。面试的那一天他的日程包括在什么时间要见哪些人都被精确地安排,可是他在面试中的表现全在自己的把握。有的朋友会问,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日常意识不能记得我们的前世和转生之间的状态?这就如同一个学生上课之后做家庭作业,他不能事先知道答案,他只有在迷茫中摸索,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而人世就是一个让我们上下求索的大迷团。
 
    在一个案例中,一位德州的商人在小时候刚出生后就被母亲遗弃在教堂门前,后来被一对夫妇领养,这对夫妇对他很刻薄。在入定的状态下,他回忆了他被母亲遗弃在教堂前的一幕,他是个私生子,当时他能感觉到母亲的泪水落在他的脸上,年轻的母亲伤心地吻他,说:我没有钱照顾你,我心里永远爱你。重温这一幕使他消除了对生母的怨恨。当他进入到转生之间的状态,发现这一幕其实是事先安排好的。他的母亲、他的领养父母都是他的群体中的人,他被母亲遗弃的缘起则来自于4000年前在靠近红海的阿拉伯半岛上他对母亲的伤害。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出写好的剧本,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是这个剧本中的精心构思的情节安排。
 
(十五)《性灵宿命》 麦可﹒牛顿
牛顿博士是一位大师级催眠治疗医师(certified Master Hypo therapist)。他曾在高等院校任教的同时开办自己的诊所。行医中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把催眠入定中的患者的意识推入前世,通过重历前世的创伤而彻底根除了患者今生的长期疼痛。
 
之后他开始以前世回溯的方法治疗患者的病痛。在这期间,另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把患者的意识推入轮回转世之间的彼岸世界,从此之后,他集中精力专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得出了一个彼岸的模型。他发表于1994年的《性灵之旅》一书按先后顺序描述了人在离开俗世,进入精神世界,直到下一次转生的经历。这本近300页的书目前已售出20万册,并被译成十种语言。
 
随着这本书的流传,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写信给牛顿博士询问他是否还有关于精神世界的更为详尽深入的信息。牛顿博士确实保留了一些他认为人们很难接受的信息没有发表。当时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找牛顿博士进行入定回溯,可是他已处于半退休状态,人们往往要等很长时间。牛顿博士发现这些人都是精神层次比较高的人,他们有等待的耐心,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本身就是医师或教师,希望通过回溯之旅更深入地了解人生的真义,而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这些人在入定的状态下,给牛顿博士提供了更深入的有关精神世界的细节。在这期间,公众始终认为牛顿博士还保留了很多秘密没有公之于众。最终,牛顿博士决定出版第二本书,这就是发表于2000年的400多页的《性灵宿命》。
 
牛顿博士的受试者中有无神论者,也有虔诚的教徒,但他们在入定的状态下回顾转世之间的精神世界时,给出非常一致的描述:彼岸的精神世界纤尘不染、溢彩流光,脱去肉身的生命是散发着智能之光的能量,能量的颜色代表着精神的层次。生命可以随意飘飞,并变化成各种形像,互相之间可以通过心灵感应进行交流。
 
精神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生命分别属于不同的群体,他们群体转生,在生生世世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俗世中人们的配偶和亲友往往是自己同一群体或附近群体的生命,尤其是配偶,常常是几生几世的伴侣。生命会到类似图书馆的地方研读自己的生命之书,那里面以影像的方式记录着他在红尘中的生生世世的一切。生命还会来到几位长者组成的类似委员会的面前,回顾和分析自己刚刚过去的一生,并被长者们安排下一世。对于上一世的过错,人们会非常的后悔,但在精神世界的生命不会为自己的过错找理由,他们会自愿地在下一世偿还自己的业债。有时,人们甚至会自愿选择艰难的人生从而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转生之前生命还会到一个宿命之环中观察和体验下一世的一些重要的片段。
 
在一个案例中,有一对姐弟,姗迪和凯斯,姗迪比凯斯年长很多,象母亲一样对待弟弟。凯斯是一个容易头脑发热的家伙,经常肆无忌惮地冒险寻求刺激。在二十七岁那年,凯斯患了肌肉萎缩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这种病会在几年内使肌肉退化,失去活动能力,病人最终不得不借助呼吸器维持性命并依靠玛啡缓解极度的疼痛。凯斯在两年后离开人世。
 
当姗迪在入定状态下进入今生转世前的精神世界,她发现她和弟弟是一个群体中的伴侣。在前几个世纪里的几个人生中,凯斯对别人的感觉很不在乎。作为一个很鲁莽的生命,凯斯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一世中遇到很大的挑战,使他能够变得更谦虚。他曾被警告说,如果他想加速他的提高,他的人生会有很大的磨难。凯斯说他已经准备好了。在宿命之环中,凯斯发现他会有一个运动员的体质,但会被ALS疾病夺去活动能力。姗迪说当时他的弟弟几乎违约退出。他在宿命之环中看到当疾病袭来时,他不得不依靠他的亲人,在开始时他会很愤怒、自怜,但他如果努力的话,他会学到他应该学到的东西。凯斯最后决定如约来到人世承受磨难,在他此生最后的日子里,他真的变得冷静、接受磨难,并感谢亲人给予他的帮助。
 
牛顿博士的这两本书平和、冷静、客观、翔实。在《性灵宿命》第一章的结尾,他说,他在书中所记录的是他所发现的关于精神世界的真理,而通向真相的道路可能有很多条。
 
(十六)《我家小孩的前世》 卡洛•鲍曼
     卡洛鲍曼《我家小孩的前世》,智库文化,2000年12月(中文版)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做父母的大多都有听孩子绘声绘色地“编故事”的经历,都认为那是纯粹出于孩子的想象。但是,许多研究者发现,儿童讲“故事”并非全部来源于想象,有些儿童是在回忆描述自己前世的经历。
 
往世回归(pastliferegression)作为一种催眠技巧,在三十多年前便由著名治疗学家的介绍而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催眠医师所广泛应用。通过往世回归的催眠方法而得知自己前世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儿童,他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容易进入催眠态,而且他们描述的往世体验更具有不可否认的真实性,因为这些体验一般都是小孩子不可能知道的,并且小孩子一般都没有成年人那种用撒谎以自炫或者牟利的念头。
 
把往世回归方法应用到临床而发展起来的往世疗法(pastliftherapy),由于对某些奇特疾病的神奇疗效而迅速地提高着自己在医学领域的地位。诸如难忍的巨痛、根深蒂固的恐惧以及最伤情的创伤都埋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中,因此都属于常规医学鞭长莫及的范围。往世疗法不但能很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而且有时会象变魔术一样的神奇。
 
卡洛•鲍曼在《儿童的前世》[1]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儿子切斯和女儿莎拉的往世回归经历,以及通过往世疗法奇迹般地治愈了他们的恐惧症的过程。这是轮回研究书籍中第一本以作者本人儿女的亲身经历作为实例的通俗易懂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她的小儿子切斯的故事。在切斯五岁时的那个独立节,当节日的鞭炮和烟火发着巨响升空时,切斯一反常态地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哭,直到被带到远离爆炸声的家中才渐渐平静下来。在这之后不久,当在游泳池边听到跳水发出的巨大声响时,切斯的恐惧症再次爆发。一次偶然的机会,卡洛•鲍曼让友人尝试用催眠法帮助切斯消除恐惧。在催眠回归中,切斯回到自己的某一前世,发现自己是个美国内战时的成年士兵,躲在岩石后向敌人射击,四处是硝烟弥漫和轰隆巨响。他的右手腕被子弹打中,伤口流着血…。切斯的叙述栩栩如生,宛如身临其境,那完全是一个五岁儿童不可能有的经历。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切斯所描述的右手腕受伤部位,正是他从襁褓中起就一直长着顽固性皮疹的地方,他经常把那个部位抓得流血。为了防止他把右手腕抓破,卡洛•鲍曼经常在那里给他缠上绷带。而当切斯在回归中重新经历了他前世军人生活后几天,手腕上的皮疹完全消失,而且再没有复发。切斯对巨响的恐惧症也消失了。
 
同切斯对巨响的恐惧症不同的是,卡洛•鲍曼的女儿莎拉从有记忆开始就对火有极端的恐惧,尤其是每当在电视上看到房子失火就泪流不止。在催眠回归中,九岁的莎拉描述自己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困在一个失火的房子里,在火焰和浓烟中四处寻找父母,没有结果,最后在失望和痛苦中被火焰吞噬。之后,她感觉飘上了屋顶,看到那房子完全被大火吞没,家人在院子里,母亲在父亲怀中挥舞着双臂,对着屋子哭喊。她看到家人因无法救她而伤心欲绝的场面,令她深深感动,消除了她死前对父母没有救她的怨恨。自那以后,莎拉对火的恐惧烟消云散了。
 
    《儿童的前世》一书中不仅收集了许多儿童前世记忆案例,而且在第二部份“儿童前世记忆实用指南”中,告诉做父母的如何发现孩子前世记忆迹象,和分辨孩子的前世经历和幻想,并将总结出的四个关键迹象一一举例解释说明。书中还指导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谈论前世的事时如何做,怎样帮助孩子,如何与其交流。本书不仅文字通俗易懂,娓娓道来,而且内容深入浅出,是给做父母的很有价值的一本参考书。
 
 
(连载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