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欢迎光临:合肥市佛教协会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合肥佛教 > 文史春秋 >

合肥古井之最

时间:2011-07-24 08:28   来源:新安晚报   作者:admin


  炎炎夏日,逛街的人若是口渴了,买瓶冷饮,咕咚咕咚喝上几口,解暑又爽心。百余年前逛街的合肥人,即使这几块买冷饮的钱不花,也能享受到清凉的“冷饮”。那时候,口渴的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三孝口附近的井梧巷。这条百余米长的巷子周边,曾经有近20口老水井,不少水井都紧靠着路边,井边放着公用的提水桶,掬口清凉甘甜的井水喝,再顺便和水井边乘凉的人聊聊天,好不惬意!如今,庐州城内那些老井绝大部分都被填埋、遗忘。不过在一些少为人知的城市角落,依旧有一些老井在冒着汩汩甘泉。

  最“抱团”的井

 
  关于井梧巷,《合肥市地名录》是这样记载的:“相传当年巷内有井,井边多植梧桐,故名。南起长江路,北至安庆路,原中段西通金巷。”不过,对合肥不是太熟悉的人想找到这条巷子,还是要费一点周折。

  记者几经打听,才在三孝口西侧约300米的地方,看到这条只有几米宽的小巷子。如今的井梧巷还会有百年老井吗?在小巷一家面馆里,一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正坐在院子里扇着蒲扇乘凉。记者上前说明来意后,这位姓娄的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算是找对人了!”

  娄奶奶今年83岁了,关于井梧巷的由来,她从祖辈们那里听来的故事是:数百年前,一个朝廷来的官员经过这里,看到这个无名小巷里密密麻麻地有几十口水井,而且梧桐树也多,便说道:“这巷子就叫‘井梧巷’吧。”娄奶奶随后还带记者看了她家院子里的“宝贝” ——一口数百年的老井。

  记者看到,这口老井一尺多高的青石井岩上,被绳子磨出了道道深深浅浅的槽痕。娄奶奶说,其实这曾是一个双口井,另一个井口被掩埋起来了。娄奶奶也不知道这口老井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只知道我祖宗小时候就有这口老井了,这样算,至少也得有200多年了吧。”

  上世纪80年代旧城改造时,井梧巷内盖起来多幢楼房。娄奶奶指着前面的一幢说:“光这一幢楼,就填掉了五口井。”这一带几十口井就这样陆续被填埋,而娄奶奶家的这口井的所在位置恰好不在规划楼房的位置,所以才保留下来。娄奶奶说:“现在这口井,主要用来打水洗菜,水清着呢,而且还冬暖夏凉。”

  最“长寿”的井

  合肥目前已知最老的井,一处是位于骆岗街道王郢村(今包河广电大楼后院)内的马盘井,另一处是明教寺内的一口“屋上井”。说起这两口井的来历,还要扯上三国时的曹操。

  相传,当时,曹军在合肥屯兵时,马场就设在今天的骆岗街道一带。由于碰上天旱无雨,兵将、马匹没有水饮,曹操便让部下在此打了这口井。人马大多盘桓于此,饮水解渴。这样算起来,这口井差不多已经有1800年了。1929年合肥大旱时,方园几十里的百姓也都靠这口井保命。
 

  另一处合肥最老也是最高的井位于明教寺内,相传也是当年曹军在古教弩台所凿。这口井因高出地面屋脊,遂被称为“屋上井”,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的。此井在晋代得到整修,井栏周围现尚存“泰始四年殿中司马夏侯胜造”一行字。汲水绳索的经年拉磨,在井沿内壁形成20多条深沟,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历史沧桑。

  最“暗无天日”的井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如今,许多老井逐渐被填埋,除了比较出名的“百花井”在 1987年被填埋外。在百货大楼徽州大道门口也有一口用玻璃盖盖住的古井。

  记者来到这口被封存的古井边,许多自行车、电动车正停在井上。这口古井经过专家考证,虽然不及“屋上井”等有年头,但从井沿的石头被绳子磨出的一道道深沟判断,也应该有个上百年了。据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徽州大道建设时,这口古井被发现,后被完好地埋入地下。合肥大建设时,这口古井再次被发现,据了解,当时舀上来的水还非常清澈。于是,相关部门用玻璃盖做了一个“古井”的标识将其盖上。

  在老市政府大门前,也有一口被掩盖的古井,这口古井距离地面大约一米左右,直径约70厘米左右,四壁用青砖砌成,上面用两块石板封住了,也算是被掩埋于地下了。

  除了这些被埋的非著名古井外,被称为“庐州城第一井泉”的铁栏井现在也不复存在,甚至连具体位置在哪也无从考证了。关于这口井的记载,只知道它大概位于教弩台东侧,井栏为铁铸,故名“铁栏井”,又名“铁井坛”。此井水清澈如泉,入口甜润。附近居民,不论是大家或是小户,皆喜以此井之水沏茶。夏热之季,则多喜以此井之水降温解暑。由于该井位于入城路道口的街边,为了过往行人汲饮之便,井坛旁常备有一个公用水桶。每逢炎夏之季,南来北往的行人,经过此处都会亲尝一口铁栏井水。

  最“秉公执法”的井

  合肥还有一口百姓喜欢但一些官员不大喜欢的井——廉泉。

  合肥市民知道,上世纪90年代,合肥最风靡的啤酒是“廉泉啤酒”,那时候请客吃饭,“廉泉啤酒”那是不可或缺的。为啥叫“廉泉啤酒”?这实际上和包公祠内的一个古井有关系,老合肥人都知道这口古井有个名字叫“廉泉”。这口井的井水清澈可鉴,四季不竭。正对井口的亭子顶端中央,还雕有一块圆形彩绘木质浮雕龙像。雕龙倒映井内,随着井水的晃动,好似龙影在舞,颇有游龙戏水之景趣,故人们又称廉泉井为“六角龙井”。

  相传,廉泉为包公生前所挖,只是满足家庭用水的一口普通的井。由于包公一生清正廉明,后人敬仰包公,故赋予了包公个人及家庭之物许多神秘的传说。传说廉泉井水,清官好人喝了甘甜爽口,而赃官、不肖子孙喝了都会头痛、闹肚子。曾经一姓臧的知府信步至此,闻听廉泉井水清如明镜,且味绵甜,时正值盛夏炎热,他便乘兴叫随从汲来廉泉水解渴消暑。孰知,老爷一口井水刚下肚,即刻头痛不止,肚痛难忍,慌得其随从忙将他搀扶入轿中,打道回府。后来人们经了解方知,该老爷乃一贪官污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李鸿章侄孙李国蘅撰写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记》,曰:“闻昔有太守来谒祠,启开汲饮,忽头痛,复堙如故。是说也,余窃疑。命从人开井汲泉,煮茗自饮,味寒而香烈,饮毕无异,目而笑谓诸曰: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

  据说后来有的官员就打赌,看看谁敢喝这井里的水,测试一下是清官还是贪官?许多官员为了表清白,也汲水喝之,没有听说哪个肚子疼的。当然,就是肚子疼也不敢说,只能打落门牙自个吞,回家疼去。(贺媛媛、周晔)


(责任编辑:admin)